2011-6-6 17:13
ringshop
北京外籍男子醉駕使館車輛打傷民警
北京外籍男子醉駕使館車輛打傷民警
2011-06-05 新京報
肇事司機被警方帶走調查。昨日,該司機醉酒駕車,撞傷路人,打傷民警。本報記者 楊傑 攝
昨日早上,朝陽區工人體育場北門,一輛使館牌照轎車駛出,駕駛員因收費與停車管理員發生衝突,強行開車拖行趕來的民警。隨即,該轎車逃離時撞傷一位路人,被出租車逼停後,車內人員又打傷一名執法民警。最終,轎車駕駛員和車內人員被警方控制。
知情人透露,肇事車輛駕駛員為沙特阿拉伯駐華大使館一名參贊的兒子,系醉酒駕車。
朝陽警方証實此事,目前案件正在調查中。
拳打管理員 開車拖民警
肇事車是一輛紫黑色馬自達轎車,車牌號為“使200127”。
目擊者黃先生稱,昨晨7時許,該車從工人體育場北門駛出,因拒絕交停車費與停車管理員發生衝突。車上有兩男三女,“司機是個外國人,年紀不大,下車給了管理員胸口一拳。”
群眾報警後,一名民警趕來了解情況。當時圍了很多路人,這名外籍司機上車後,向民警停站的位置開車,“民警閃開了”。
附近出租車司機賀先生回憶,這名民警手扶在方向盤上,讓司機下車,“司機對警察動手。”賀先生說,民警繼續勸說司機,突然轎車啟動,衝出人群,“民警被拖行七八米,摔了一跟頭。”
一段網上的視頻顯示,被拖行民警掙脫後,表情痛苦地捂住右胳膊,並用對講機呼叫。視頻顯示,圍觀群眾喊著“打人了,追他”,賀先生也開車追趕。
逃跑撞行人 遭的哥圍堵
多名目擊者稱,使館牌照車輛衝出人群後,逃離時撞上一名路過的外籍男子,致其左手腕受傷。
該車並未停下來,沿工人體育場北路主路向東行駛。
幾輛出租車緊追其後,行駛至工人體育場北路與工人體育場東路交會的十字路口時,一輛出租車停在使館牌照車前方,兩輛出租車停在其右側,另有一輛車停在其後方,使該車被逼停。
賀先生說,他當時停在肇事車的右側。停車後,多輛警車趕到現場,數十名群眾將車圍住,司機仍拒絕下車。
“圍觀群眾很憤怒,大喊讓司機下車。”多名目擊者稱,幾名情緒激動的圍觀群眾還手拍腳踹車身。隨後,趕到的民警進行勸阻,並將群眾疏散。
記者在現場看到,該車車身駕駛室方向後座車門有凹陷,車身上有多處手掌及拳頭印。
動手打民警 摁地被制服
目擊者黃先生稱,多名民警勸說下,車上的兩男三女下車。交涉期間,兩男三女中有人對民警動手,一名民警受傷,衣服也被抓破。隨後,該司機被民警摁在地上,另一男子被控制後蹲在車後,三名女子站在車旁邊,“有群眾想去打他們,被民警攔住。”
昨日,現場民警証實,一名民警執法中面部被抓傷。
知情人透露,此事共造成兩名民警受傷送醫,另有兩名群眾受傷,也被送往醫院就診。目前,相關當事人已被帶到派出所。據悉,肇事車輛為沙特阿拉伯駐華大使館車輛,當事司機為使館一名參贊的兒子,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的學生。
昨日,朝陽警方証實此事,案件正在調查中。
■ 認定
醉駕入刑後北京首現“洋醉駕”
交管部門稱,肇事沙特司機為醉酒駕駛
昨日,記者從北京市交管部門獲悉,當事沙特籍司機被查醉酒駕駛機動車。據公開資料顯示,這是5月1日“醉駕入刑”後,北京首例被查的醉酒駕車外籍人士。
目前,該駕駛員因涉嫌其他違法行為在朝陽分局接受調查。
據北京市交管局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經血液檢測,可以確定該外籍人士屬于醉酒駕駛機動車,雖然其是外國國籍,但涉嫌危險駕駛罪一樣會受到中國法律的處罰。
對此,北京市法大律師事務所郝劍鋒認為,如果駕駛員所持有的是國際駕照,是不被我國交管部門認可的。即使是外籍人員,也要申請中國駕照才能開車上路。
另外,觸犯中國法律,不會因為其是外國國籍而適用不同處罰。根據相關法律規定,除了一些有外交豁免權的人(包括大使、武官等),其他任何人都要依據中國法律查處。
交管部門表示,對于醉駕行為的處理正在工作中。
記者了解到,深圳市人民檢察院剛于6月3日對一名巴基斯坦籍醉駕司機,以涉嫌危險駕駛罪提起公訴。
■ 追訪
在華沙特人曾接到交規提醒
多名目擊者稱,肇事司機是一名身穿橘黃色T恤的年輕男子。
民警將司機等人控制後,把他們帶到事發地附近一家賓館大堂詢問。停在附近的那輛肇事車,副駕駛位置挂有一“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的車証。
直至上午11時許,一輛帶有鐵護欄的警車停在賓館外,大堂內走出一身著橘黃色T恤的年輕男子,衣服上沾有泥土。該男子上了帶鐵護欄的警車後被帶走。
據該賓館工作人員透露,橘黃色T恤男子在大堂與民警溝通時,表現得“暈暈乎乎,話也說不清”,“聽說是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的學生”。
昨日,對外經貿大學的一名沙特留學生稱,對外經貿大學和沙特簽有留學協議,該校沙特留學生相對較多,有30多人,但他尚未聽說此事。
該留學生透露,大概兩周前,2名在華沙特人高速駕駛摩托車,結果發生撞車事故,導致死亡。隨後,沙特駐華使館給所有在華沙特人都發出了指示,要求包括留學生在內的沙特公民,遵守中國的交通法規,避免出現違法事件。
本版採寫/本報記者 盧漫 劉洋 張樂 郭超 實習生 趙雯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