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3-23 10:38
ringshop
地震給中日經貿帶來新變化
[table=98%][tr][td=2,1][color=#000000][size=22px][b]地震給中日經貿帶來新變化[/b][/size][/color][/td][/tr] [tr][td]
[size=14px]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size] 2011-03-23 08:48:31 [/td] [/tr] [/table]
[table=98%] [tr] [td] 中評社北京3月23日電/自日本3.11大地震以及隨後發生的海嘯、核洩漏以來,人們紛紛關注此事對中日經貿關係的影響,而日前也有一些文章見諸報端稱:日本地震對中日經貿關係影響不大。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此次地震對中日經貿的影響,開始逐漸露出了端倪,其程度超出了一部分人的預計。
上周五,一位在深圳華強北經營日產電子產品的朋友告知,日本的電子產品已經漲價一成左右;而他也被日本供貨商告知,由於電力不足和交通不暢等原因,短期內難以按合同及時供貨。
證券時報刊登財經評論人吳智鋼文章表示,種種跡象表明,我們應該重視此次日本大地震給日本經濟帶來的破壞以及其對中日經貿帶來的變數。這個變數包括正面的和負面的影響。
日本是中國的重要貿易夥伴之一。海關統計顯示,2010年,中國與日本雙邊貿易總值為2977.7億美元,增長30.2%。其中,中國對日本出口1210.6億美元,增長23.7%;自日本進口1767.1億美元,增長35%。對日本貿易逆差為556.5億美元。中日雙方互為最大的進口來源地,中國為日本第一大貿易夥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日本是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第三大出口目的地。因此,充分估計到地震對中日經貿的影響,將有利於我們做好準備,及時應對可能發生的困難;也有利於我們及時抓住可能出現的機遇,利用好商機,壯大和發展我們相關的產業。
從日中經貿關係來看,日本對中國經濟的依賴度正在加強,日本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2010年日本國內生產總值實際增長3.9%,日本經濟的增長很大程度上依靠出口,對中國貿易的順差增長,是日本經濟扭轉下滑局面的重要來源之一。中國去年開始推出的擴大進口的政策,對日本經濟來說,無疑是一個福音。相反,中國對日本貿易的比重近年來出現了減少的趨勢,主要原因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以及中國對南美、非洲等非傳統經貿區進出口貿易的拓展,導致了中國對日本貿易的比重有所下降。
文章指出,日本大地震的發生,有可能強化中日經貿關係,而不是人們所說的那樣相反的結果。此前,中日兩國由於釣魚島的爭端等問題,關係趨於冷淡,但地震發生後,中國政府和民眾積極伸出援手,支持日本救災,除了派出國際救援隊赴日救援之外,日前中國還應日本的請求,決定給予日本汽油、柴油各1萬噸的支持。中日關係在救災當中回暖,將有助於兩國經貿關係的進一步提升。
文章認為,中日經貿關係具有典型的互補性,兩國經貿關係的提升,將是互利互惠的雙贏。中國是日本高端產品的引進國,高端的集成電路、高級車用鋼材、智能機械產品等,都有賴於從日本進口。此次日本大地震導致大批重要企業被迫停產,這將在對日本經濟產生負面影響的同時,可能導致對中國的供貨不足,使中國相關行業和企業在短期內出現短缺,從而影響相關產業鏈的生產,並且可能出現價格上漲的現象。對此,相關企業應該做好應對準備。從中長期看,中國應該發展自己的高端產品,以滿足國內市場的需要,從而減少對進口的依賴。例如,集成電路產品,目前中國已經有眾多的生產廠家,但大多生產相對低端的產品,如何加強研發,提升產品的檔次已經是迫在眉睫的課題。對此,政府應該對相關企業給予必要的政策支持甚至是資金支持,集中力量攻關,爭取以最短的時間,趕上世界先進水平。
此外,日本的救災重建,也是機遇之一。此次地震導致日本大量房屋、道路、供電供水設施以及港口的損毀,災後重建需要大量的水泥、鋼材、工程機械、電線電纜、甚至是農產品等物資,都有可能增加從中國的進口。相關企業應該及時把握商機,在支持日本重建的同時,擴大產品和工程的出口,以獲得更大的發展。
[/td] [/tr] [/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