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5-11 19:35
婉╳婉
清明上河圖「真迹」現肇慶 世博中國館 擬派專家鑑證
(明報)2010年5月11日 星期二 05:30
【明報專訊】正當上海 世博中國館展出《清明上河圖》電子動態版,引來包括香港立法會 議員等各界人士讚不絕口之際,內地傳媒昨報道,廣東省肇慶市德慶縣一名男子聲稱,他擁有祖傳的《清明上河圖》「真迹」,惹來議論紛紛。到底是有人博出位還是真有憑據?世博中國館當局對報道表示關注,透露可能派出專家鑑定真偽。
男子展示祖傳真迹
《廣州日報》報道,肇慶市的梁先生邀請該報記者到一間小商舖,展示其《清明上河圖》「真迹」。他取出一個木盒,打開取出畫卷,然後用戴上手套的手,小心翼翼地將畫卷緩緩展開。記者透過放大鏡,看到圖中人物栩栩如生、神態各異,其中人物的頭部大多只有綠豆粒大小,但眉毛、鼻子、嘴巴和神態都很逼真,圖中屋子的瓦片、樹木的枝葉等也都畫筆細膩。「我認為這才是真迹!」梁先生聲言。
梁先生自稱是北宋大臣梁濤的第32世孫,聲稱這幅畫輾轉到了他的家族,一直保存至今。他說,此幅《清明上河圖》畫於白竹紙上,首有張擇端的寶印,尾有跋文,另有宋英宗、徽宗以及明代宣德皇帝的印璽,元代書畫家趙孟頫的題字鈐印。
據《廣州日報》記者觀察,該畫右側卷首有5個飄逸的篆體大字「清明上河圖」,再右側是「翰林學士趙孟頫題」的行書。畫的上下左右還印著各種字體的紅色印章。梁稱,「清明上河圖」這5個字是宋徽宗親筆題寫,上面還有個龍形的印章。「翰林學士趙孟頫題」的上部,是個疑似「雙龍」的印章。
有張擇端「張字馬車」印
在「明」字的下端,有一個拉馬車飛奔的印章。梁聲言﹕「這是張擇端的『張』字,是另一個(證明是真迹)重要證據。北宋畫家不喜歡寫上自己的全名,就算寫也用藝術的方式來表現,比如畫在樹根上等,這是『張字馬車』長方印。」
梁先生稱,為了這張畫,他歷時9年研究考證。他說,《清明上河圖》畫於宋仁宗丙申年(1056年),成畫於宋英宗丙午年(1066年),當年穎王(後來的宋神宗)趙頊迎娶向氏為皇妃後,皇宮內舉辦「大宋帝國圖畫錦標大賽」,其中張擇端有《清明上河圖》和《西湖爭標圖》入選。
稱趙匡胤後人偷出宮 輾轉流落民間
他聲稱,到了元代,宋開國皇帝趙匡胤的第11世孫、大書畫家趙孟頫出任忽必烈朝大臣時,以身體有病為由,請假回家養病。回家前夕,從宮中借出數十幅歷代名家珍稀字畫回去研究。4年後,趙孟頫「病癒」回來,交回的是由其妻子、兒子、弟子、侄子、姨子等共繪的摹本。該摹本後來被清宮內府收藏,真品由趙孟頫家族收藏了150年後,因社會動盪失散民間。到清康熙年間,此卷被大鑑藏家、翰林學士梁清標收藏。八國聯軍攻入北京 後,梁清標府第被毁,《清明上河圖》真品再次流落民間,後來就傳到了梁先生祖上手中。
這則消息一出,引來內地輿論議論紛紛,上海世博會中國館已表示關注,有可能派出專家前來鑑定該畫的真偽,以查證到底是騙局一場,還是有所憑據。
《清明上河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北宋風俗畫作品,寬24.8厘米、長528.7厘米,絹本設色,是北宋畫家張擇端存世的精品,屬一級國寶。這幅畫描繪汴京清明時節的繁榮景象,是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况的寫照,栩栩如生地描繪了北宋都城汴京的日常社會生活與習俗風情。故宮博物院中現有一幅《清明上河圖》。
廣州日報